首页 >> 旅美资讯
律师介绍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资讯

美国教育史简介(2):公立学校的崛起
浏览次数:3188     添加时间:2013/1/26

殖民地时期,人们并不知道公立学校,尽管当时新英格兰有几个殖民地为那些能负担费用的人建立了“收费学校”。哈佛大学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成立,是北美第一所高等院校。与早期所有大学一样,哈佛大学当时几乎只从事宗教研究和古典语言——拉丁语和希腊语教学。

“平民学校”
1787年颁布的西北土地法令涉及今天的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威斯康辛州以及密歇根州,该法令规定每个新建的城镇划成36个地段,必须将其中一个地段用于创办公立学校—当时称为“平民”学校。这些平民学校通常是只有一个教室的尖塔形建筑,在美国历史上以“红房子小学校”知名。1820年,国会允许各州通过出售公共土地筹集教育资金。

19世纪上半叶,马萨诸塞州的改革家Horace Mann发起了一场有重要影响的运动,要求用州政府的税收改善并支持为所有孩子免费提供教育的平民学校。作家Lawrence Cremin曾说:“争取免费教育的斗争很艰难,25年中其结果都不确定。”

然而,到1860年,大部分州都采用了这个想法,给本地社区管理当地学校的权利,以抚慰反对提高税收的人们。由地方管理、用公共资金提供免费教育的观念由此扎根于美国社会。

 

城市移民
由于移民学生稳步增加,公立学校发展很快。这些移民学生大部分来自欧洲,但在西海岸地区有大量华裔和日裔学生,在西南地区则主要是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移民。之后每一次移民潮都使美国教育体系忙于应对前所未有的新学生人数,给美国教育体系的容量、目标和结构带来挑战。

同化并教育来自背景迥异、讲不同语言的孩子这一挑战在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尤为突出——无论是19世纪中期的爱尔兰人、德国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还是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移民巅峰时期的东欧和南欧人。

位于市区的学校虽然条件恶劣而且拥挤,但公共广播服务公司(PBS)出版的《学校》一书中却记载:“教育的诱惑实在是大,在乘轮船到美国后的一天内竟然有125个孩子申请纽约的一所学校。”

尽管如此,人们估计由于童工未受限制,只有大约50%的孩子去上学,上学的平均时间为5年。

这段时期,公立学校发展惊人——1870年公立学校有760万学生,而到19世纪末,公立学校的学生数已增长到1270万。根据《学校》一书,美国“为孩子所提供的教育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学者及教育历史学家Diane Ravitch在《学校》中写道:“美国教育体系随时为低收入学生提供改变其社会处境的机会,这一点确实卓越非凡,其帮助初来乍到者融入美国社会的努力基本上很成功…..这是美国公立学校取得的经久不衰的成就。”

到20世纪中期,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普及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的理想已成为现实。但肯定不是对所有人都如此,尤其是美国的少数族群。
 

种族隔离
非裔美国人是美国公立教育包容性不断增强过程中最大的例外。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之前,南部的奴隶不仅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学习阅读还会受到惩罚。奴隶制废除之后,南部的美国黑人大部分过着种族隔离的生活。教育也不例外,尽管被解放黑奴事务管理局建立了学校,还有其他为满足黑人教育家Booker T. Washington所说的“整个民族都想上学”的需求所做出的努力。最高法院1896年的一项判决支持在“分开但公平”的原则上实行种族隔离的学校,到20世纪已有17个南方州和边境州这样做。尽管如此,有估计认为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几十年中,黑人的识字率由5%跃升至70%。

在南方以外的地区,主要问题是人口和居住方式,这导致其黑人和白人学生实际上也实行了种族分离。由于市区成为非裔美国人的聚集地,城市里的学校体系发展成为以少数族群学生为主,城市四周却是以白人学生为主、位于郊区的学校。

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
在学校种族融合成为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的核心问题之前,美国历史上非裔美国人试图挑战种族隔离的努力很少成功。

1950年,经过多年精心准备,美国成立最早的民权运动组织,NAACP(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在堪萨斯州的Topeka招集了13名黑人学生家长,这些家长想让孩子进入本地学校学习。他们的要求被拒绝之后,NAACP对此提起诉讼,当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被送到最高法院时,另外三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类似诉讼也并入该案,这加强了该案的影响力。

在1954年的一项无异议的判决中,最高法院宣布:“实行种族隔离的教育机构从根本来说并不公平。”堪萨斯和其他位于边境地区的州执行了该判决,但南方在一场名为“大规模抵制”的运动中公然反抗最高法院,这导致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发生了持久对抗。1957年阿肯色州的Little Rock Central High School实行种族融合政策时要求派遣美国军队。黑人学生James Meredith被密西西比大学录取时,在南方引起大范围的抵制学校实行种族融合的叛乱,这种情况在南方很多地方一直持续到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执政时期,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以及1965年通过选举权法案才结束。

《1965年小学和中学教育法案》第一篇的条文规定向公立学校注入大笔联邦资金也对种族融合产生了同样重要的作用。有几十亿美金作为援助资金投入到贫困学生和生活条件差的学生为主的学区。只有能证明自己并未实行种族歧视的学校才有资格申请这项资助。

然而,居住方式和少数族群在城市中的聚集地导致种族不平等在很多公立学校依然存在。哈佛大学一项仍在进行的研究发现,在一些少数族群人口比例高的州,种族隔离情况有所增加,这影响了很多比较贫穷的拉美裔学生以及非裔学生。相比之下,亚裔学生是最有可能到种族混合的学校就读的少数族群。

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尽管美国教育仍然秉持平等的原则,在实践中却常常达不到这一目标。

双语教育与同化
布朗案留下的遗产及其要求平等接受教育的观念为其他少数族群、妇女和残疾人提供了榜样。

拉美裔学生经常会发现自己就读于种族隔离且贫穷的学校,而事实上,1947年的一项不太为人所知的法院判决早就要求在加利福尼亚州结束对讲西班牙语的学生实行种族隔离。然而,语言问题仍然存在:即,是把学生放到英语浸入项目还是双语授课的学校,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继续使用自己的母语,主要是西班牙语。

双语教育问题由来已久,表明人们仍然在争论美国到底应该被视为一个大熔炉,强调人们的同一性,还是一幅有鲜明的文化和背景特点的镶嵌画。

双语教育的拥护者认为,双语教育可以使学生用母语学习文化课,学好英语以后就可以过渡到正常班。英语教育的支持者则认为,双语教育只能延缓学生掌握英语的速度,而且会阻止学生融入主流文化。

20世纪60、70年代,很多学区采用双语教育,但由于缺少资金,双语教育已不如以前那么普遍。近年来,学校经常采取的办法是将学生定位为“英语学习者”,让他们学习由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育专家教授的正常英语课程。美国教育部说,有大约370万学生,占美国所有学生的8%,接受特殊英语服务。

妇女与《高等教育法》第九篇
要求妇女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接受大学教育。该运动的结果是第九篇,即1972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它禁止高等教育实行性别歧视。因此,女性攻读医学、法律和工程等传统上只招收男性的专业的比例明显增加。

然而,第九篇最受公众争议的部分是关于运动员的部分以及该法案是否对男性大学生体育比赛有损害。这一问题在政界和体育界一直导致情绪激烈的辩论。赞成者用第九篇为女性提供了学术和运动机会的巨大影响作为支持。而反对者则认为,该法案只不过是一个配额体系,损害了男女双方的利益。


文章来源:美国驻华大使馆新浪博客

点击排行
关闭 在线客服
咨询热线:
86-13818114320
USLawChina微信
扫一扫 咨询更便利
跨国 搬家 迁厂 货运